用国学品读人生,用传统点亮心灯。
大家好!我是诗邪子嫣,今天跟大家一起,聊聊普通人工作的问题。
最近网上有一个热议的话题:5年银行柜员裸辞能干什么?
其实类似的话题,每隔几年就会来一轮。三十年前央企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十年前公路上的收费员,前一阵培训机构的老师,还有今天银行的柜员。
这些人,如同机器上的螺丝钉,突然被新的工艺取替,就只剩下一声声叹息。
而这声叹息,从远古走来,伴随着每一次变革,在历史长河里从未远去。
那么,普通人如何才能摆脱,被滚滚洪流摧毁的宿命呢?
01成器
看看古圣先贤,是怎样看待工作这个问题。
孔子在《论语为*篇》中说:君子不器。器在甲骨文中,是被圈养的狗。后被引申为,有固定用途的器物。君子不器,就是君子不应该像器具,有固定用途。
这是圣人对君子的要求,孔门十哲之一的子贡,在孔子眼中,依然是叫瑚琏的器。连子贡这样的大贤,都做不到“君子不器”,那么我们这些普通人,好好成器才是道理。
还记得小时候,父母总是教导要好好学习,“不蒸馒头,争口气”。长大了,要做一个对家国有用的人。这个有用的人,就是圣人眼中的器。
“大国工匠”“科技之星”这些都是国之重器。普通人,做个设计师、厨师、程序员,哪个不是一门技艺?有了某种技艺,“达则兼济天下,穷着独善其身”,总不至于饿肚皮。
由此可见,成器,于国于家于己,都是人 应该修习的技艺。人总要学会,在当下养家糊口的本事,再考虑器与不器的问题。
02藏器
你知道为啥现在“斜杠青年”,越来越多了吗?因为人们越来越体会到,作为一种器是不够,而是要像孙悟空那样,会72变的器。
其实,历史上从来不缺“斜杠青年”,而 的“斜杠青年”,非孔老夫子莫属。
《论语子罕篇》中:太宰问子贡,你们先生不是圣人吗,怎么还会做那么多事情呢?孔子解释说,自己年少的时候家里困难,学习了很多低贱的工作,用来养家糊口。
其实,孔子从小就学过六艺,他做过委吏(仓库管理员),乘田(照顾牛羊),主持丧祝事宜。直到五十岁,才开始从*做官。
可见,圣人也是有很多手艺傍身的。所以在《易系辞下》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就是说,君子有很多种本事,等待时机到来。
前面说的银行柜员,裸辞后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不就是身上只有一种技能,当社会变革,这种技能不再有用武之地的时候,就茫然如无措了吗?
如今,社会变化越来越快,日新月异,所以倒逼出很多年轻人成为“斜杠青年”,这样才能应对风浪来袭。
03化器
冯唐,诗人、作家,也是医生、商人, 投资人,是当代真正的斜杠青年。
他任何一种身份,都够别人做一辈子,但也很难达到那样的高度。而他能把每一种职业,都做到金字塔尖上,究竟是有怎样的能力呢?
冯唐的这种本事,就是“化器”。而“化器”,就是打破器皿固有的限制,成为通才。无论是医生还是商人,或者是作家,任何职业都是一种术。而驾驭术的,是形而上的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解锁了世间大道,就能游刃有余的驾驭一切术,所以圣人说“君子不器”。
冯唐这般“君子不器”,是鲜少人能做到的,他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向而往之的方向。当然,我们大多数凡人,能做好一两样工作,社会浪潮来袭的社会,具备学习的能力,能够与时俱进,就很了不起了。
结语
“君子不器”,是经过成器,藏器,化器,而到达的不器境界。普通人,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习力,成为解决问题的武器。随方就圆,利人利己。
原创不易,如果你喜欢的这篇文章,点个赞吧!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