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吃瓜有感,惨还是我们打工人惨。
时代的一粒微尘,落到我们打工人身上就是一枚核弹,身体和灵魂肯定有一个被炸死了。
俗话说,人生四大喜事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但Shopee告诉我,人生四大惨事是刚下飞机,拖家带狗,异国他乡,原地失业。
最近,虾皮被爆大面积取消offer,不管入职流程走到哪一步,一律毁约,上图就是博士大佬林戈的遭遇。
还有很多人表示,明明已经做好了润新加坡的准备,但却被突然告知offer取消,职业陷入迷茫。
有多位被毁约的当事人现身知乎发帖,控诉虾皮。
毁约跨国offer的操作实属罕见,这一波确实不做人。
前脚华为内部刚说要活下来,把寒气传递给每一个人,后面虾皮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句话。真冷啊。
本来,作为一家外企,虾皮一直以来的都风评不错,在东南亚电商赛道上也一直都处于前列。
Shopee在年Q2财报显示:GAAP收入17亿美元,同比增长51.4%。订单总数20亿,同比增长41.6%。GMV为亿美元,同比增长27.2%。
在此次的财报电话会议中,SeaLtd首席执行官李小冬也提到,
“年Q2,在市场效率提升的推动下,Shopee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和虾皮在财报上的亮眼表现同步的,是他在招聘方面的大度。
在今年互联网大部分公司都进行裁员的情况下,虾皮还在大量招人,且待遇丰厚,工作地点灵活,号称worklifebalance。因而吸引了很多阿里、京东等多个大厂的人才涌入。
这件事爆出之前,国内互联网圈吹虾皮的有非常多,N多程序员都在观望,背地里偷偷做功课打算开润。
结果寒气来得太快,前脚刚净了身,后脚就民国了。
从去年到今年过完年大概四五月份,虾皮都在疯狂招人,印象中三四五那几个月每隔一个周末都有周末专场。——某知乎用户
用中国高质量人才进行关键岗位换血,是新加坡本地企业成长壮大的必然过程,不仅仅是本地企业如此,新加坡这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留学生制度实际上为新加坡提供了大量的优质人才,也是这个国家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圈内大V曹政
当初疯狂挖人,如今却在offer处理上如此不讲人情。此次毁约对虾皮本身雇主品牌的影响也非常大,内部裁员风波依然在持续,内部人心惶惶。
这次风波也给我们打工人敲响了警钟:短时期疯狂扩招的公司,要想好再去。
除了虾皮,这两年随着大环境变冷,很多公司都有不做人的行为,不装了。
今年5月份,小鹏汽车、理想、北森云计算等多家企业被曝出毁约应届生,导致多个当事人失去应届生身份和校招机会,一度无法找到工作。
纵使行业默契是尽量不毁约校招生,但严峻形势下,他们还是选择了成本最小的一波人。
还有Bimart被传50%比例裁员,京东等多个大厂让员工美其名曰“毕业”,更有甚者,某著名在线教育公司偷偷转移资产不发员工补偿金,拖欠多方资金。
裁员、年终取消、降薪、福利变薄,当初承诺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各家公司都在降本增效来寻找新的活路,优化成为年度关键词。
想想不过是前几年,互联网行业还是高速发展,打工人做的项目动辄量级千万,产品用户数过亿。那个时候,简历里不写操盘过几个大项目都不好意思出来找工作。
但是一个项目的成功,究竟是平台和个人的相互成就,是个人能力的极致体现,还是平台品牌效应的最大化?哪个因素更大一些?
前几天,在脉脉上看到一个感想。
微软已经是我们认知中的世界顶级科技公司了,但依然有人觉得无法借助平台实现个人成长。
或许,对大厂的迷信该冷静下来了。
公司的光环是前人团队的累积,你可以被他的光环吸引加入,但一定要记住那句经典的话——不要把平台的优势当做个人的能力,第一要务还是丰富自己,杜绝依赖。
另外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
从这一次的教训来看,虽然Shopee在东南亚开出了优厚的条件,但是从更长远的角度,从个人技术成长的空间,以及市场的天花板来看,国内的空间还是要更优于新加坡。
虽然作为技术人面临的场景和用户量会更加复杂,但成长也会更快。
凛冬已至,寒气袭人,愿诸君都能熬到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