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和打字员的分道扬镳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谈跟收入差距有关的话题,程序员和打字员的分道扬镳,各位朋友们可能都已经注意到,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职业都慢慢消失了,最为典型的就是打字员。
以前可以说有很多人从事秘书工作,学会打字是一项必要的技能,但是自从电脑发明了之后,打字员这项工作以及打字机就开始慢慢的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在之前的课程里,我们曾经讨论过机器替换人这样的一种现象一直是存在的。当然从比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技术进步所导致的机器替换人并不一定会大量的增加事业,但这并不是说机器替换人就对人类社会一点影响也没有,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技术进步和机器替换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要把这件事情说清楚,我们就要来解释一个概念,叫技能偏向的技术进步。
那么什么是技能偏向的技术进步呢?他的意思是说在人类社会出现技术进步之后,有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多地使用具有技能的劳动力。于是社会所创造的大量就业岗位,越来越多地体现为有利于那些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技能水平比较高的劳动力。而反过来说,对于大量非技能劳动力,如果受教育程度不够高的话,那么他们就更加可能被技术所取代。人类社会在最近几十年当中所出现的信息技术的革命,比如说电脑的发明和使用,后来又有网络技术,最近又有大数据的计算,这些信息技术所推动的技术革命往往都具有技能偏向。
所以大家就会看到程序员的工作似乎越来越多,而打字员却是越来越少的。当然我所说的所谓技能偏向的技术进步也并不总是绝对的,即便是在信息技术当中,某一些环节可能它是非技能偏向的。比如说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看到的网络销售,现在由于有了电商,由于有了微商,哪怕是处在农村地区的人,也可以把自己农产品销售到其他地方去。这个时候就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时这样的现象也会促使有大量的普通非技能劳动力从事电商和农业相关的活动。
于是这种现象恐怕就不是技能偏向的技术进步,而是非技能偏向的了。尽管如此,我们必须要说,总体上来讲,信息技术的革命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它是技能偏向的。
技能偏向对人类社会的收入分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既然技术进步对于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多,那么它对于人类社会的收入分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我们先来看美国的情况,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现在越来越明显地出现了所谓收入的两极分化,一部分人主要是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包括医生、律师、大学教授、艺术家,他们的收入可以说是成倍的增长。而另外一部分人相对来说他们的技能水平比较低。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们的收入就没怎么变过。
再加上在美国有一些制度环境,也不利于低技能劳动者提高他们的收入。
一方面在发达国家当中,美国的工会力量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同时美国的社会保障最低工资制度也是比较弱的,他的最低工资水平甚至上涨的速度比不上通货膨胀率,这就意味着其实它的最低工资的实际水平甚至是缓慢下降的。不仅如此,在全球化的竞争当中,美国还有大量的制造业,特别是偏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迁移到了包括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于是就进一步减少了对于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大量的低技能劳动者需求,从制造业当中被淘汰出来,只能进入到有限的服务业的工作当中。
于是他们之间相互竞争,就导致了低技能劳动者的收入增长相对来说比较缓慢。于是就在这种技能偏向的技术进步当中,出现了美国的收入分化的现象,一部分人的收入成倍上涨,而另外一部分低进劳动者的收入上涨非常缓慢。
讲完了美国情况,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中国。
在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在全世界都出现技能偏向的技术进步,这样一种历史潮流当中,中国也一样不能幸免,技能偏向的技术进步,它是一把双刃剑。从积极的方面来讲,它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在中国我们也能够看到打字员没了,商店里的销售员也越来越少。现在在公交车上售票员也没了,随着技术进步的发展,未来人工智能还可能进一步的替代大量的工作。于是我们可以期待的是恐怕在未来的中国大量的低技能劳动者,恐怕也只有进入到服务业当中才能找到工作。
这样的话在中国恐怕也会出现低级劳动者相互竞争,有限的服务业的工作岗位这样一种现象。于是高技能劳动者和低技能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有可能也会扩大的。也就是说程序员和打字员的分道扬镳。
在中国也一定会出现在中国问题还不仅如此,我们还要看到有以下这样的一些现象,对于中国未来的收入差距的扩大,恐怕也是不利的。
首先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侧来看,当大量的劳动者需要从服务业当中去找到工作的时候,其实在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却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制约。一方面,中国的服务业当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行业管制,比如说金融、文化这样的产业,仍然存在着大量的进入壁垒。同时在中国我们一直存在一个传统,在政策上我们补贴资本曾经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利率是受到管制的,这就是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当中所说到的金融抑制的现象,大家可以复习一下,在资本得到补贴的情况下,比较有利于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发展,而服务业相对来说更多的使用的是劳动力。
这个时候服务业的发展也受到了抑制。与此同时,我们的地方政府也更加喜欢制造业,因为制造业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产生税收。大量的小服务业虽然创造了就业,但是对于税收的贡献却往往让政府觉得不那么值得去鼓励。
中国的现状
最后在中国就像我们之前在文章里讲到的那样,城市化的进程一直受到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尤其是大城市的发展,受到了政策的制约。而对于服务业发展来讲,它比制造业更加需要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才能发挥服务业当中的规模经济效益。由于上面所讲的种种原因,服务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于是对于劳动者的需求,特别是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的增长,就形成了制约。
谈完了需求侧,我们再来谈供给侧,在今天的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受到了阻碍,有大量的孩子今天不得不在农村接受教育,虽然政府也加大了对于农村地区的教育的投资,但就像我们之前在课程里讲到的那样,在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很难提高,同时服务业相比较制造业来讲,他更加需要劳动者在年轻的时候能够有在城市里生活的经历,学到那些在学校里不教的那些知识和技能。如果今天有大量的农村孩子是在农村里接受学校教育的,那么等他们长大了以后,如果进入到城市去工作,恐怕缺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在城市里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那些知识和技能。
这样一来,不仅在需求侧,而且在供给侧都不利于大量的低技能劳动者获得就业岗位,获得收入增长的机会。总的来说我想指出的是当前的中国在世界潮流之下,恐怕要经历两重挑战,一方面我们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一样,正面临着技能偏向的技术进步,这样一个大的潮流。与此同时在我们的国内,不管是从服务业的发展,还是从农村的教育这两个方面,分别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不利于低技能劳动者,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的空间。这样一来,对于未来的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恐怕就会产生不小的压力。
好的,今天的文章我们就讲到这。对于我们广大的朋友们来讲,理解世界大事,理解中国的趋势。说到底对我们个人来讲,恐怕还是要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以防止自己成为时代潮流发展当中的输家。
希望对你有启发,感谢点赞+收藏+转发,欢迎评论,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