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低增长慢,去日本做码农不香了吗

本文来源于:日本华侨报

英国大型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瀚纳仕,于上月发布了年亚洲五个主要国家和地区职位变动时的薪酬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数据科学家、数据架构师以及AI全球解决方案架构师等IT领域的尖端人才,中日给出的最高年薪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且相比19年的数据,差距正不断在拉大。

例如,分析大数据的“数据科学家”的最高年薪在中国为万日元(约人民币万元),在日本则为万日元(约人民币73.4万元),中国高出万日元(接近70%),与年的差距(万日元)相差2.4倍。当然,薪资差距再度扩大,固然有部分原因是日元持续贬值所致,但在总体上,日本IT相关行业的薪资普遍上升乏力仍是难以否认的。

难道IT人才已经在日本不吃香了吗?事实上,IT人才在日本仍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

新冠疫情中,很多行业都在响应DX(数字化转型)号召,着手推进信息化建设,对IT人才的需求自然大幅增长。日本大型招聘信息网站“doda”的数据显示,IT技术职位每月的新求人倍率常年徘徊在3-5倍,到年12月更是首次超过了10倍,远远超过营业职位(2.8倍)和销售职位(0.4倍)。

但遗憾的是,IT人才的供给却远跟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富士软件人才开发部的部长广濑敦子表示:“人才争夺战越来越激烈,已经录用却遭到拒绝的情况增加。”

而在IT人才缺口中,尤以从事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等新技术相关的尖端人才缺口问题最为严重。数据显示,日本的尖端IT人才缺口到年预计将增至年的13倍,而这个问题甚至已经妨碍到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我们很想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商品需求预测系统,但缺少这方面的实力”,日本一家食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相关负责人如此抱怨。据他介绍,虽然公司内部的IT部门人员已经增加到了1.6倍,但仍没有培养出熟悉尖端技术的人才。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企业渴求IT人才,但提供的薪资却缺乏吸引力的怪异现象,或许与日本长期以来的薪资制度不无关系。

日本企业薪酬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长期以来坚持的终身雇佣制的企业制度,以及强调忠诚的企业文化是紧密联系的,自上世纪70年代经济起飞后,日本企业便广泛采用年功序列薪酬制度,根据工作年限或年龄的增加而定期提高薪酬。即使在后来,企业为了适应新形势开始采用年功薪酬和职务薪酬并存的薪酬制度,但年功薪酬仍在其中占据了主要地位。

即使是从外部招聘专业人才,仍有65%接受调查的企业回答:将会“跟普通员工采用一样的人事薪酬制度”。这种一刀切式的做法,导致市场供求很难反映到薪酬上,IT职业的工资普遍相对较低。doda的统计显示,年IT职业的平均年收入为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2.81万元),比年减少4%。工资无法有效上涨,即使拥有IT技能,也无法得到充分肯定,因此人才很难流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是面临IT人才紧缺问题的中国,为了让高精尖人才“引得进”也“留得住”,许多企业不惜给出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例如:自年起,华为便发起“天才少年”项目,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入选的“天才少年”们,最高年薪超过万日元(约合人民币万元)。

因此,在全球IT人才需求扩大、跨境争夺人才的背景下,在“薪资”仍是人们“考虑更换工作”和“留在当前工作”的首要原因的情况下,日本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的薪资待遇,难免会阻碍它在挖掘、引进高端IT人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相关部门和企业恐怕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该怎么建立起更具针对性、更富吸引力的薪酬体系了。

特别声明:本文系中新网客户端“华媒站点”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立场,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中新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展示平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cyfilter.com/zyxz/zyxz/174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