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该怎么过?学霸还是学渣?成绩好对未来有什么帮助?与成绩差有什么区别?
下面的答案,在知乎上获得了上千赞同和收藏,我希望,你看完也能找到答案
很久以前我和我一个朋友聊天,他跟我讲了一句话:“现在的大学,越来没有大学的味道。”说完,他愤懑地喝了一口茶,说道:“我高中的时候所想象的大学,有的人会彻夜谈论,谈卡夫卡,谈杨振宁,谈图灵和人工智能,谈社会*策和人性,但绝不是永远只有游戏、恋爱和扯淡!”
当时我正在埋头吃肉,我没有说太多,但是,我回去在我的日记本上,给自己写了一个问题:什么样子的才是大学。
这一年我不断地在思考,更是在后面的半年内,突然想清楚很多事情。我回过头看我的日记本,我想和大家通过以下六个方面思考:
(1)学会做专业的事情,学会做有门槛的事情,学习和专业的人交流。
(2)学会加入 的组织,加入 的团队。如果没有,学会自己去创立团队,吸引 的人。
(3)自我教育。
(4)接触社会。
(5)自我修养。
(6)明白思维以及思维的局限性。
1、学会做专业的事情,学会做有门槛的事情,学习和专业的人交流。
之所以我愿意把这句话放在 条的内容,是因为我在思考:我现在是一个20岁的男孩,但是我所向往成为的那种 的30岁的男人,他们在这十年里,是经历过什么,才让他们成为一个优雅强大的男人?
我所想到的一点则是,专业,以及学会做专业的事情这样的过程培养了他们。举个例子,我自己是计算机专业的,程序员工程师或者产品经理是我们很多人要做的事情。但是,我看到很多人是这样子的:一本书,翻开看过一下子,没有细读,没有延伸阅读,没有笔记,甚至从来不上机写代码。
我想,他们是永远成为不了一个 的程序员,因为程序员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我们只看到这是一个高薪的行业,却不知道,不是你进入计算机专业,你能成为程序员,而是你在做专业的事情,Coding、做项目、写算法,让你成为 的程序员。
抛开计算机专业这样子比较小众的话题,我想聊下市面上最火的书籍类别。是什么?我想大家都知道,是鸡汤文和成功学。互联网上内容创业最成功的是什么?咪蒙、罗辑思维!为什么?因为这些事物虽然打着商业、互联网等专业的旗号,但是分享的内容没有门槛,大家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接受,更可以通过转发晒票圈的行为,企图暗示大家我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就是因为,它没有门槛,不是专业的事情,却让你以为你靠近了专业和成功。听到互联网创业的故事,听到罗辑思维关于商业、历史和社会的分析,听到咪蒙关于爱情和人性的分析,你的大脑里仿佛塞进了很多知识,你感觉你在学习到各方面的内容。
但是你不知道,你在不断地麻痹自己,让自己远离沉淀这一件事情,而沉淀于一个专业,确是一个 的人,或者 的大学生最需要做的 件事情。你看到的鸡汤文中,或者伪知识中,了解到的永远是一些肤浅的大众都理解的事情,不需要思考,而更多是来挑动你浮躁的感情。
的学长和社会人回到学校分享,都会告诉大家,要发现自己的兴趣,然后去坚持。这两点结合起来,其实就是“学习做专业事情”的本质。正是因为专业的事情在深入理解、思考和沉淀的过程是有难度和枯燥的,做的人少,很多人做不到,才需要你有兴趣,才需要你坚持。简简单单学会的事情,又能够有专业门槛的,哪里有这种好事!
所以,在大学里的 件事,就是明白,大学是让你学会做专业的事情,学会看专业的书,学会和专业的人聊天,学会自己写文章写技术博客等等有门槛的事情。
2、学会加入 的组织,加入 的团队。如果没有,学会自己去创立团队,吸引 的人。
我们谈论大学没有味道,是因为我们加入的社团组织,很多时候里面的人是由行*和功利的原因聚合在一起。在一起的时候,很难有得优质的讨论和交流,而优质的讨论和交流本身是大学一个极大的作用。
所谓的迷茫、大学的无聊,我所想到的不仅仅是你不知道你所做的事情,而是你不在一个团体中,不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我想很多考雅思考研考证的人对抱团学习会有一个很大的体会。但是,这样子的团体,有的时候并不是原本就有的,或者你找不到。我想,在大学的时候,有一件事需要做的就是学会建立自己愿意交流的圈子。
拿我自身做例子。我的大学是一个偏经管的大学,学校里的互联网氛围比较弱,特别是技术类的交流圈子。计算机专业在大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就是算法训练,而且有一个含金量极高的ACM比赛(程序设计大赛)。我自己在给自己进行训练的时候,想到学校每一届都会有这样子进行算法训练的人,但是却没有一个系统的组织来集训,每一届的资源都无法留下来,而我本身自己要找队友也挺麻烦的。
那么在这样子的思考上,我联合几位同学,就成立了暨南大学ACM训练营,接受了近百位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成员,更有教授书记等人的大力支持,成为了大学里比较大的一个技术类团体。
那么,这就是一个最现成的例子。要么你加入现有的,要么自己创建这样子的 的专业的团队,这样子才给自己的大学带来一个非常棒的交流研讨氛围。此外, 的人,从来都是互相吸引,这样子的团队,更是让你在大学阶段,和 的人交流和研讨最直接的途径。
大学中需要学会思考,我要进入怎样的团队,进行交流研讨,而不仅仅是功利地考虑学生会有点用,也不是自怨自艾的抱怨学长没有建立这样子的团队。
3、自我教育。
在大学里有的时候,没有人和你交流,没有人在生活琐事之外和你进行研讨,而你是一个不甘心平庸,有着理想主义的人,或者你对这个世界的人、生活和读到看到的事情有思考和见解,你该怎么做?
学会写日记。
小时候教会你写日记的是你的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写日记在你眼里成了一件记录流水账,然后结尾加上一句“我今天很开心!”、“我今天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这些话的事情。但是,这不是日记!
在大学里学会写日记,更重要是:
(1)学会每日定期记录下自己的想法,整理自己的头绪和灵感。
(2)当你对某件事情搞不懂,学会把自己的问题写下来,用自问自答帮助自己理解。
(3)学习用文章的方式去解释你生活、工作上遇到的事情,理性分析。
(4)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自己的感情和幻想。
你的日记必须包含这一些部分,才能理解为这是你的日记。
日记是每日记录下自己经历的能让你思考的事情,让你知道你已经做了什么,带来什么影响,而你之后要什么。
日记是一种知识见解的输出方式,从日记这件事延伸出来的,就是在大学里要明白的一件事情:学会控制自己的输入和输出。
输入有很多,看知乎看书,听讲座看专业论坛,或者和 的人交流,这一些都是输入。而你在接受了输入之后,你应该做的,是学会将学到的东西进行输出。永远记住一句话,你会教别人了,那你就一定明白了解了。
所以学会输出。除了日记等输出方式上,更应该学会做专业的输出。你应该学会写专栏,比如豆瓣专栏、知乎专栏,这是你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写文章很多人都会,但是你就一个专题系列进行写作,这样子的输出是需要更强大的专业性,会让你对自己的知识处理更加有序,更加高效,并且会让你有极大的成就感和安全感。此外,教人,在论坛团队和交流会中去分享也是输出,在自己的项目中应用,在自己的演讲中,甚至是和男女朋友的斗嘴中,也可以不断的去输出。
在日记、输入输出之外,我不知道大家怎样理解这个部分的副标题:自我教育。
自己教育自己,而不是等着别人教你,这是一个非常不同的关于教育的观点,而且自我教育也不仅仅是理解为自学。
刚入大学的时候,你做了挑战杯、大创项目吗?你知道并参加了一些更专业的比赛吗?你有办法让自己去做志愿者吗?你懂的哪里找兼职吗?
不懂。
但是假如你有一个机会,让你做了这一些事情。比如学长邀请你进入项目,你就学会了怎样做项目。老师在教室里公开了一个演讲比赛,你参加培训参加比赛锻炼你的了演讲能力。你看到学校组织的怎么治好白癜风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