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做对了,没有人会记得;当我们做错了,没有人会忘记!”
作者
云游小生
责编
夕颜
来源
纯洁的微笑(ID:keeppuresmile)
今年3月,一出超级大戏,将在美国高院上演——Oracle(甲骨文)和Google(谷歌)长达10年、索赔88亿美元的诉讼,将得到最终裁决。
甲骨文称,谷歌无偿使用部分Java编程语言API,研发Andoird(安卓)系统,并以此获利(多亿美元)属于侵权行为。
但谷歌认为,在API的使用上,属于“合理使用”,谷歌并不亏欠甲骨文任何东西。
即使要收专利费,也只有Sun公司才有权利。
Sun公司,曾是IT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存在。
而甲骨文与谷歌的这一场世纪诉讼,正是以这样一个伟大公司的灭亡,为开始。
反叛的Sun公司
美林公司的分析师史蒂文曾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想知道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趋势,去问Sun公司。”
年,四个年轻人VinodKhosla、BillJoey、AndyBechtolsheim、ScotMcNealy创立Sun公司,迅速发展,仅在4年后就挂牌上市。
Sun取自斯坦福大学网络工作站(StanfordUniversityNetwork)的首字母,中文译为太阳微系统公司。
本无太阳之意,却真正成了计算机界的太阳系中心。
从创业一开始,Sun的身上,就写满了标新立异与叛逆。
Sun最早靠卖工作站、服务器起家。当时市场都在使用Wintel,即微软与英特尔合作的微处理器芯片,统治着整个PC王国。
Sun没有拣现成的用,而是耗时费力研发出Sparc处理器和基于Unix内核的新系统Solaris。
摆脱了巨头在芯片与系统上的控制,Sun真正拥有了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
不过商战中的创新,除了技术,还要有战术。
80年代的科技公司,都抗着“版权保护”这块大盾牌,但Sun却发起了 式进攻:扔掉“版权保护”的盾牌,开放技术。
从年开始,Sun鼓励其他公司克隆它的Sparc处理器和Solaris的Unix版本。
Sun的目的很明确:大量克隆版本可促使以Sun芯片为基础的机器,大范围出现,接着带动软件开发者为Sparc编写程序,反过来又能使机器销量增加。
《财富》杂志却认为,太多的克隆版本出现,Sun将先在价格中败下阵来。
无论如何,Sun的行为,无异于 。如果失败,它将一无所有。
(图源
维基百科)
事实是怎样的呢?
制造商们争着销售Sparc技术,使芯片成本大幅降低,性能极大提高;
所有市场领域的工作站硬件,都有Sparc技术,这项技术成了行业标准;
Solaris疯狂铺向市场,Sun成为了 一个能直掐微软7寸的硬件帝国;
Solaris是当时市面上最完善的系统,比Windows更适合企业使用。
价值百万美元的服务器成为各大网站的能量中心——大多数科技企业,都在使用Sun的服务器。
正是Sun的反叛,推翻知识中的壁垒,推动信息开放,让更多的人更容易接触到信息。
这让Sun不仅获得了巨额利润,也使它赢得了世界,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公司之一。
在回忆这段时光时,CEO斯考特·麦克尼利说:
“我们想用零件拼装成一辆法拉利,我们要么取得难以置信的成功,要么一败涂地。”
从一开始,Sun就像斯巴达的勇士,以背水一战的姿态在战斗。
而通常,Sun赢得的战利品,远远超过损失。
在开放技术领域上,Sun把这一套路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是Java。
年底,詹姆斯·高斯林想要做个项目,CEO麦克尼利知道眼前的这个伙伴,是位极其出色的编程人员,他说:“好吧,说出你的项目,无论是什么,我都会投资。”
高斯林开心的挑了几个程序员,离开了Sun的总部,去了一个“神秘”的地方搞研发。耗时5年,得到了Java。
可看着Java,就像看着刚出生的小肉球哪吒一样,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这玩意很好,可是,怎么赚钱?能有什么前途?
就连CEO麦克尼利自己,都半信半疑的给Java定位:
“这是一种通用的、无人拥有的语言,每一台计算机都适用,是从穴居部落的墙壁上偷来的。”
但这个构想没有打动任何人。
一开始Sun想把它固化进芯片中,来解决电视、电话、闹钟、微波炉的控制和通信问题(对,就是物联网),但没有一家电器公司对此感兴趣。
此时刚好互联网兴起,CEO麦克尼利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他将Java放到网上,免费任由人们使用。
一个任何平台都能使用的语言,和免费开源的技术,Sun公司这一次,真正撼动了整个计算机行业。
当时所有网络公司都为Java配置了专门的开发团队。就连最骄傲的微软,为了打败网景浏览器,也不得不向对手Sun公司低头,请求授权Java的使用。
数百万的开发者因Java聚集了起来,Java就是真金白银,Java就是自己的未来。
CEO麦克尼利也从此将自己称做是"JavaMan"。
但在Java15的历程中,除了和微软的一场侵权官司,赢得的16亿美元赔偿外,Sun就几乎就没能从java身上赚过钱。
撼动计算机时代,并不意味着能从中挣到钱。
但Java为Sun公司吸引了整个计算业的注意力,使它真正像太阳一样,成为了中心。
(图源
Oracle中国)
这也不能责怪Sun,因为即使是甲骨文后来收购了这家企业,也依然没有琢磨出用Java赚钱的方法.
倒是用它去起诉了谷歌侵权。如果能获赔,也算是靠Java赚的 桶金。
相比较用Java赚钱,彼时财大气粗的Sun并不以为意。
毕竟在Sun的*金时代,市值一度超过亿美元,覆盖个国家,全球拥有五万名员工。
而且要不是有人从中做梗,恐怕苹果的传奇不会是乔布斯,而是Sun了。
事情起因是微软、IBM和英特尔结盟售卖廉价电脑,将苹果的高价电脑逼入了困境,最窘迫时股票仅有每股5美元。
这是一场最有可能成功的并购:苹果与Sun有几乎重合的文化“ 的创新、拥有多项专利,跳跃性的思维......”。
在Sun准备宣布收购苹果的计划时,突然其中一位苹果的股东竭力反对,Sun最终不得不放弃收购。
庆幸苹果 坚守了自己,但我们也不妨试想一下,假如Sun与苹果合并,凭借Sun极强的研发能力,和天生叛逆的能量,是否会创造出更大的奇迹呢?
毕竟Sun,也曾是那么有趣的硅谷冒险乐园。
有趣的灵*,是一起对付这个世界
在Sun公司,每年四月的愚人节恶作剧,几乎成了传统。
首席技术专家比尔·乔伊,也是创始人之一,有一次发现他最心爱的法拉力,竟被悬挂在Sun总部前的喷水池上。
——哈,这是工程师们的恶作剧。
CEO麦克尼利喜欢打高尔夫,然后当他回到办公室,发现全是沙子、绿草、球洞,还有水坑。
——这是工程师们的愚人节礼物。
麦克尼利有条瑞士山地狗,名字就叫“网络”。他经常会在公司聚会时,把狗狗带到台中央,让它在标与Sun的竞争对手名称的纸板上撒尿。
这种显得几分傲慢又无礼的幽默,常常让员工们开怀大笑之后,也向竞争对手发起进攻。
麦克尼利曾得意的说:“出色的Unix工程师、出色的芯片设计者、出色的计算机设计师愿为我们工作。”
任何一家有活力的公司,都需要狂人,这些狂人,则需要一位更狂的人,带领他们一起攻城掠地。
Sun成为IT史最伟大公司之一,斯科特?麦克尼利(ScottMcNealy)是 无法绕开的人物。
他是除了甲骨文的拉里·埃里森之外,目前互联网公司任期最长的CEO,也是公认硅谷 斗、最有热情的人之一。
年,在Sun用十年时间建造工作站,人们认为,他胆敢在服务器上与DEC、惠普和IBM叫板,简直是拿鸡蛋碰石头。
然而,麦克尼利击败了巨人。
年,当他向全世界宣布Java编程语言时,人们又认为,Java虽然好,但无用。
现在Java已经成为一种互联网标准。麦克尼利又赢了。
麦克尼利有一个理论:
“如果你的战略是没有争议的,你就没有办法赚钱。如果每一个人都认为Sun的做法是对的,那么每个人都会做。
如果每个人都在做,你就不可能独树一帜。真正的胜利者,是那些选择了非常有争议的战略,又最终证明自己正确的人。”
就像现在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如果每个人都理解你,你将会多么平庸呵!
惨遭肢解的SUN
有的企业与其说是先进,倒不如说是先烈。一直以来,Sun就被人们所戏称为“技术上的 ,商业上的侏儒”。
让我们看一组数据:
从年到年,Sun的营收高达平均每年36%;
营业额从2.1亿美元涨到亿美元,并且保持连续15年。
历史上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微软、思科、英特尔。
Sun并不是商业上的侏儒。现在回过头去看,每个人都能总结出一套失败的理论,但在当时,一切都像*注一样潦草。
做为对手,微软和IBM始终是Sun最可怕的敌人:
IBM投入力量在Linux的开发,开源代码,性能几乎能匹敌低端的Sun工作站;
微软发布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NT,个人计算机进入企业组网阶段。
个人电脑慢慢地作为服务器使用,大量用户逐步开始退出Sun的市场。
但Sun的目标从来不是桌面上摆着电脑这样的小玩意,而是网络的星辰大海。
创立之初Sun就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概念。
从建立工作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