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聊聊历史

最新一期奇葩说的辩题是“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结合最近火热的拼多多事件,加上程序员小哥「已回未支付」的有趣发言,妥妥的上了热搜。这种题其实没有什么正确答案和普世标准,否则也不会成为奇葩说的辩题,双方辩手仍是抛出各种能让观众共情的场景去拉票,哪怕当时听的再爽,节目结束后大家大概率还是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这个题目之所以产生是与其所在的历史进程有关的。这里的「历史进程」既包括社会整体的历史进程也指个体自己所处人生阶段的历史进程。「历史进程造成的实然和应然」是很多公司/个体成立或者有某种行为的重要诱因。(应然和实然,这两个词通常用于哲学上的逻辑分析。应然是说事物应当会这样的;实然是说事物实际上就是这样的)。先说「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科技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自身理想与现实所处的阶段才会让你如此纠结。科技的发展让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已经合二为一,让工作和生活的时空界限变得模糊甚至交融。通过手机电脑既能与老板沟通汇报、敲代码,也能跟朋友侃大山、煲剧。疫情期间也让大家体会到了远程办公的可行性、便捷性、“充实性”。于工作,越是对脑力依赖比较重的工作,越开始不受时空限制,开推土机的需要去厂子,但是写文档、沟通协调项目的基本是在有网的地方都可以搞定。于生活,很多场景都可以通过线上满足,跟朋友语音、视频甚至云约火锅。这道题换做科技不发达的时代,应该是「下班后老板找上门或者托人带话要不要理」,他的逆否命题应该是「上班后的生活消息该不该回」。对于社会整体来讲,随着技术发展,很多事都在发生变化,一些需求或者商业模式开始变得可行,让很多人/公司受益。美团创始人王兴有一天在饭否上发了一个消息,说:“在人类历史上风口浪尖改变人类命运的人,并不是有什么伟大信仰,做了什么思想斗争,经常就是在那个决策时间点里,没想没躲,或者躲没躲开。”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美团本身也是这样机会的受益者,目前公司市值多亿美金,成立于年也就是智能手机开始普及的第二年,可以说没有智能手机就没有美团,因为这类以位置为中心的服务电商,是强依赖定位的,包括供给方、需求方、配送等。而淘宝相比美团则更早些,因为它对位置的依赖不强,出现的时间也比美团要早。很多类似公司都是在年之后出现的,因为在用户有手机之前,获取用户的位置非常难。在那个时间点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人人都有了一部手机之后,这个手机里的位置信息造成原来很多不能实现的东西能实现了。大家需要尊重需求的客观性,大部分人在讨论需求的时候总是在讨论“我”怎么样,而不考虑社会的基础设施,财富水平,文化水平,社会思潮等的宏观上的变化带来的需求的变化,这些东西才是跟更广泛的大需求(而非小的萎缩的需求)相关的。于个体来讲,就像马斯洛需求理论,大部分人是实现了一层才会想要实现下一层,反过来如果最下面的需求被破坏了,那么上面的需求也会逐渐崩塌,在人类的评估里有一个词叫「利他主义」,是「利己主义」的反义词,当你的社会财富水平很高的时候这种需求就出现了,当个体很穷时可能有一小撮人的基因里存在这个东西,但肯定是个体的财富达到一定之后这类需求才会强烈起来,对于社会来讲,就是社会财富水平达到一定程度,这种利他的群体才会多起来。对人类个体而言,不同层次的需求也是永恒存在的,但其强烈程度跟个体所处的阶段有关系。回到「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这个问题。不得不提下弹性工作制,它起源于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却在21世纪在科技巨头中达到最高点。起初是女性要求改变有偿工作的结构和条件,迎合承担照料者角色的劳动者的需要,让来自不同背景的女性与男性平等地参与经济活动。但因为科技的发展、工种的变化,弹性工作制在这些科技巨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甚至变成了每周7日,每日24小时的连轴转。对于很多公司和个人来讲,严格界定上下班以及限制上下班该做的事情的成本是极其高的,不管是执行成本还是竞争优势成本等,而且这么做会让人情味、人文关怀显得更加淡薄,所以这个问题还是根据不同的历史进程、不同的消息来看吧,决定回不回前先看看消息内容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cyfilter.com/cxrs/cxrs/168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