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的中产阶级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年7月9日《经济学人》(TheEconomist)的封面文章是《2.25亿人踏入中产阶级,让中国执*者担心》的分析文章,指出了中国执*者在对待中产阶级时的困惑,更是指出了中国中产者的困境。
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的飞跃发展与变化。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从年代的几乎为零增长到今日的2.25亿。文章指出,“中产阶级对现状是不甚满意的,他们担心养老;他们担心因病返贫;他们担心房产权得不到保证……”
尽管本编辑部对于《经济学人》这篇文章的结论并不赞同,但不得否认,它还是触及到了中产阶级的痛楚。过去的几年,对于中产阶级而言,确实可以用“节节败退”来形容。这个阶级目前遭遇到了结构性的困境,他们挣扎于理想的彼岸与现实的此岸之间。
以下是三个真实的案例:
A君,从小县城考上了北京某名牌大学,毕业后努力奋斗,成为了一家公司的营销总监,及时买房买车,事业有成。但是年公司人事变动,他被迫离职。之后投资了几个项目,但 因为没通过*府审批而血本无归。目前年近40,就业难度剧增。
B君,也是在上海名牌大学毕业,年毕业后进入报社。因工作原因,先后浪迹上海、广州、武汉, 定居深圳。从年起,报业没落,收入打折,房租则大幅攀升,他又一次到了失业的边缘。
C君,医生,生活在南京。最近,全国频发的“袭医案”让他情绪极为低落,工作状态大不如以前。最近,在网上看到了江苏省高考削减3.8万学位的新闻,作为父亲的他,准备给孩子办移民手续。
一、中产的脸谱
按照对于中产阶级的定义,是指人们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且中等层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较好满足,但不到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的阶级(或阶层)。
总结起来,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1、中产阶级,大多从事脑力劳动,或以技术为基础的体力劳动;
2、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家庭年收入在1.15万美元和4.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万——28万)之间;
3、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
4、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
5、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
6、他们分布在中国各大一、二线城市。
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或者我们再说具体一点,就是近20年踏入职场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受到社会认同的职业人,比如说白领、律师、医生、学者、教师、记者、公务员(可能是一部分)、设计师、程序员、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等。还有一个词汇与之相当:知识阶层。在更早期,人们还将他们叫“社会精英”。
一般而言,大学生在毕业后,需要经历十年以上的奋斗期,直到拥有体面的工作、拥有良性的职业发展道路。因此,他们的岁数大多是在30岁以上,相当一部分人已经结婚。不管是体制内的公务员,还是体制外的“高级打工者”,或是自主创业的个体户,他们都要通过知识技能和职业发展得到社会认同。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中产阶级的北京治疗白癜风 的医院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