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有网友提问,建国初期,印度甚至非洲的钢产量、发电量、人均寿命等大部分指标都超过中国,为何现在他们都远远不及中国了?
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很宏大的话题,其实,这一个问题可以拆成三个小问题来回答就比较容易理解:
1)为什么两国各自建国初期,印度在一些重要经济指标上超过中国?
)中印两国在各自建国以后,为什么类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带来了不同的发展成果?
3)为什么两国各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在经济指标上超过印度?
中印两国建国以前的历史背景迥然不同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且染指中国的不是一家帝国主义,而是好几家。这一点很关键,因为列强对于中国这种依照势力范围划分的“公共殖民地”是基本不愿意进行大规模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的。
此外,在建国之前,中国已经经历长达几十年的*阀混战、外敌入侵和革命战争,其中日本侵华又给中国带来尤其深重的灾难。这些战争对于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在这个阶段,“中国本部”的钢产量、发电量和铁路历程等重要指标,是要远远落后于“满洲国”、“台湾”等日本专属殖民地的,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所谓“民国*金十年”,其实是将当时两个日本殖民地相关数据计入统计的错误结果。
反观印度,则被称为大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是大英帝国 ,也是最重要的殖民地。在这种 占有的情况下,英国自然对于投资印度一直保有很高的兴趣,项目从铁路、矿山、钢铁到市*设施应有尽有。当然,英国也不是出于发善心而对印度大肆投资,只是殖民者认为他们可以长期占有印度这个禁脔才会有战略投资的打算。
大多数时候这些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殖民统治——印度的兵站和市场随着铁路蔓延,既方便了收割原材料、倾销工业品,更方便*队输送和镇压。此外,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英国本土面临封锁和上升的战争压力,印度不但基本没有受到战火洗礼,反而逐渐成为大英帝国的备战基地之一,可以自行生产包括粗钢在内的多种工业产品。
英属印度年铁路全图,这与印度的铁路全图几乎没有区别
建国前印度和中国两相对比就可以发现,印度在关键生产指标上高于中国其实并不奇怪。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日本等极少数逆袭的特例,其它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想在短时间内提高硬件经济指标最方便的办法就是靠殖民者的投资和技术。
同样遭受了殖民剥削,当时统一、稳定、未经战火洗礼、专属于英国的印度比起分裂、混乱、列强环伺、饱经摧残的中国,发展环境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了。
年以来的中国、欧洲国家、美国、印度的平均预期寿命北京中科忽悠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