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5月,以太网科成功登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成为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年以联合创始人身份加入的肖波,进入董事会并出任以太网科CEO。此时,距离他卖出 套IT产品,过去了18年的时间。
这18年间,他南达深圳,北进京城,在数度迁徙与动荡之间,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商业心诀。而今,他正执掌一家快速成长的公司——以太网科,据半年报显示,以太网科年上半年营收为万元,同比增长.57%。
从技术,到销售,再到管理,肖波将以亲身经历讲述他对商业的理解。
初出茅庐入IT
年,18岁的肖波考入武汉理工大学。他选择的专业是计算机应用,原因也很简单:他一直喜欢计算机,而计算机专业可以24小时泡在机房,“其他专业的学生要用电脑还要买机时,不划算。”
年毕业后,肖波顺利地找到了工作。没过半年,平安顺遂的国企工作就让他坐不住了。看着师兄师姐们纷纷南下深圳,他也向在华为工作的师兄打听消息。师兄回复:“去人才市场,找一个叫华为的摊儿,递简历就行。”
到了人才市场,华为、金蝶,两个截然不同的IT方向,肖波递了两份简历。年,两家公司同时为肖波提供了Offer。
肖波说:“当时在我理解里,华为是基础硬件公司,金蝶是应用软件公司。正当我抉择的时候,听到了华南IT圈子里流传的一个故事。”
故事说,一个外资投资人(IDG熊晓鸽)从广州坐车到深圳,在高速公路上看到金蝶的广告牌。他觉得中国庞大的企业级市场,必将成长出服务本土、冠楚全球的是管理软件厂商——于是他就找到金蝶,打算投万人民币。
天上能掉下万?金蝶的高层一度觉得来者可能是个骗子,甚至找来安保人员“盯梢”,到 才确认对方真是投资者。
“晓鸽献金”的故事最终以IDG(金蝶年赴港IPO)2亿港币退出,成为中国管理软件史上一个美谈,这也坚定了肖波的职业选择。
肖波说:“当年的选择,现在看来有两点特别有现实意义,值得重温。
一方面,选择华为或金蝶,其实不是选择硬件或软件的问题,而是选择做基础设施还是应用功能的问题,我选择后者(只是没想到今天的华为不仅仅只做管,同时也把云和端,也就是终端客户应用做得非常棒!)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级市场,是一个基数大、价值高的需求性驱动市场。一定会有人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好北京白癜风专科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