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的7条自我管理方法论

一个善于自我管理的人,往往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也活出了别人眼中的期待!自我管理,可不仅仅是早睡早起、锻炼身体这么简单,而是对一系列核心问题的深度思考和实践。

本文对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发布在《哈佛商业评论》的《如何管理自己》一文的核心观点进行整理,并就自己的运用和理解提供参考借鉴。

有兴趣的朋友,推荐你读读这篇《哈佛商业评论》创刊以来重印次数最多的文章。并以此文向大师的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致敬!

一、找到自己的长处

根据盖洛普科学家团队,经过25年对超过万人的数据统计和调查,提出了著名的“优势理论”。这个优势理论,也就是你与生俱来的长处。

在找我咨询的朋友中,我经常会听到「我没有优势」,其实不是没有优势。而是你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

「多数人都以为他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其实不然,更多的情况是,人们只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即便是在这一点上,人们也往往认识不清。」

为此,彼得·德鲁克将他实践了几十年的心得告诉我们,用「回馈分析法」寻找你的优势、长处。

1、回馈分析法。

回馈分析法,简单地来说,每当你要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都可以事先记录下你对重要决策和行动的预期,9-12月后进行对比,来看一看预期和结果之间的差距。通过2-3年的对比分析,你将知道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同时你也会看到你做决策和重要行动时的模式。

可能你想说要2-3年这么久,其实对于人一辈子来说这算是非常短暂的,且试错成本最小的。总比一二十年,甚至一生都弄不明白自己能做些什么要好的多的多。

2、注意事项

1)专注长处的学习与积累。

不是说通过回馈分析法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就结束了,这只是开始。知道了自己擅长什么,不见得已经在擅长的维度有很多积累了,所以核心需要注意的是「专注」,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同时,对于自己所长处进行积累,也就是通过持续的学习来弥补在长处上所缺乏的技能,以让你的长处达到常人所不能及,从而具备绝对的竞争力。

这里说一点亲身体会,在学习过程中,切记不能操之过急,想一口吃个胖子。太过着急,很容易走捷近,甚至是走极端。学习任何知识、技能,都需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先从简单、容易的入手学习,既可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也很有成就感!人生这么长,不急于一时得失,人也会变得轻松、成熟起来!

2)纠偏。

在用回馈分析法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自己在做决策中一些习惯性思维,甚至是自己的偏见、不良习惯。

所谓的偏见,就是根源于认识者的偏颇式心理,萌动的臆断情由,携带着主观意识情感看问题。

所谓的不良习惯,是指那些会影响工作成效和工作表现的事情。

这些偏见、不良习惯一般都是你日积月累习以为常的,很多时候你可能根本都意识不到。对你的工作、生活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比如,我见过一位程序员咨询者,老觉得自己技术厉害,专注技术就行了,根本不需要和人打交道。这其实是无知的体现,像天井里的癞蛤蟆,头顶只能看见井口大的天空,还以为是整个世界。

比如,一位咨询者每次很慎重其事地下定一个重要决定,过一个月之后去问他,尽然还没有丝毫的动作,反而处于纠结和自责之中。

像这两个案例,通过回馈分析的观察,就会很容易地被发现出来,当你意识到这些是有偏颇的,是可以改进的不良习惯的时候,也是非常容易消除的。

二、发现你的工作方式

工作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由个性决定的

。每个人的工作方式都独一无二,同时也是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并且是很难改变的。根据彼得·德鲁克的经验,一个人的工作方式由6个重要的维度决定。

1、你的「读者型」,还是「听者型」的人?

估计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说法,但是当你自己观察下自己或别人,你就很容易做出判断。比如我一个好朋友,他非常善于演讲,在讲台上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可以一整天充满活力,从诗歌说到商业模式,从商业模式说到人生,对于任何问题都可以机敏地化解。这明显就是「听者型」的人。

而像我,很喜欢记笔记,做什么事都喜欢有个方案,显然我更是一个「读者型」的人。让我变成一个表演型的人,是会很为难我的。

在工作中,时常我们会混淆自己到底是「读者型」,还是「听者型」的人,如果搞反了就会很难受。比如你明明是靠表达吃饭的人,却被放在了一个写写写的岗位的,岂不是会很痛苦。

同时,也要考虑你的领导是什么类型的人,如果你的领导是「读者型」的人,而你是「听者型」的人,你们配合会很难受,你说的领导听不懂,领导要的你给不了。

类推,当你和一群同事共事时,当你能清楚地分辨每个人的工作方式时,你就会工作的游刃有余!而当你对此一无所知时,你就会无从下手和茫然。当然这里指工作方式,而不是从人格角度来说的。

2、你是如何学习的?

从学生时代,中国的教育告诉我们基本上只有一种学习方式,其实学习方式有很多。比如有些人靠讲话来学习,有些人靠阅读来学习,有些人靠倾听来学习等等。

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对于一个不了解你的人来说,他们很容易要求你按照他的方式去学习。比如我就经过推荐别人去看书,岂不知可能对于看书来说根本不是对方的学习方式。

而当你知道了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就不会变得盲从,从而将自己搞得一团糟,最后自己都懵了。按照自己熟悉的学习方式去学习,比如你习惯于通过与人交流来学习,那就把这种方式发挥到极致;如果你习惯于通过看书来学习,那就制定你自己的学习计划,不要被被人干扰或影响了。

这里要提醒一点,有人会说我通过短视频来学习,这只能作为初期浅层次的学习方式。

3、你更愿意单枪匹马?还是团队协作?

有些企业很有意思,一方面强调团队协作,另一方面又主张工作的自主性。这么提法固然没有问题,其实是要针对人的,而不是针对制度本身。因为有些时候,个体自己是不知道自己的特点的。

比如有些人,不愿意多说话,多沟通,反而自己一个人就可以把工作所有的环节做好。如果让这样的人来主导团队协作,无疑会是失败的。比如我显然就是团队协同的人,和一群人沟通协调让我很愉快,我也很喜欢穿插到团队中,进行工作的衔接与协同。

一个单枪匹马、冲锋陷阵的人,就应该冲起来,而不要被所谓的「团队」绊住了脚,公司应该围绕这个人构建工作机制,让愿意冲锋的人冲锋,去拿到结果,其他的事情公司来解决;同时,一个靠团队协作致胜的人,不要把他一个人丢掉战场上,这个人就一点价值也发挥不出来了!

4、你适合当老大?还是二当家?

有些人生下来就是做大将*的,而另外一些人则是做谋士的。比如一个公司CEO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个人,而合伙人却会有好几位。

很多时候把二把手放到一把手的位置往往会很失败,老大其实是决策者,二当家其实是参谋角色。

如果你发现自己是一个很会拿主意的人,在组织中总是做决策的人,那么你更适合放在决策者的位置上,而不是去做一个辅助者;如果你一直都是推动者更多,基本上不做重要且大型决策,最好也不要将自己放在一把手的位置上,这样会做得很痛苦。

不要看着位置高高在上,不适合自己的位置,座位再大也坐不稳。

5、你习惯循规蹈矩的工作?还是有挑战性的工作?

能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人是寥寥无几的,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自己舒服的工作环境。比如有些人就习惯于早九晚五,工作轻松就好;一旦有强压力工作,就受不了。

很多应聘者在面试官面前通常会掩饰自己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只要能拿到offer,什么环境都可以。其实不然,在一个对的工作环境,个人会干得如鱼得水;而在一个不对的工作环境,会干的度日如年,消耗的是自己的志气和心智。

你喜欢按部就班的工作,就去这样的工作环境里工作;你喜欢挑战和压力,就不要在一潭死水的工作环境中煎熬!

6、你适合在大公司工作?或在小公司工作?

这个问题已经被讨论过千百万遍了,针对这个话题我后面也会写一篇专门的文章,今天先简单说下。

大公司和小公司,本质上是平台的选择逻辑。其实,任何时候平台都不是第一关键要素。从归因论来说,任何事物都是从内到外的,内在决定外在。平台就相当于外在,而你自己才是内在。

所以,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核心要从自己身上思考。

如果你是职场新手,学习能力强,适应性强,也没有资源积累,进入创业公司到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是终身学习者,完全的内在动机驱动,喜欢冒险和自我调整,同时也能够承担风险,那么你可以可以尝试创业公司。

请不要再以薪酬、岗位来等判断是否应该去大厂,如果你有能力去大厂也没有什么不好;如果想进入创业公司,就要问下你是否合适?

三、你的价值观是什么?

很多人一提到价值观,都是上升到道德层次。其实,不是一回事。当我们在一个公司或组织中担任角色的时候,道德只是组织价值观的一部分。

比如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一种价值观是规模效应,一种价值观是用户至上。这看着是不同的经营模式,其实是公司价值观的差异。

当我们个人的价值观和公司的价值观不一致的时候,就会受到巨大的冲击。比如,你的价值观是想做一件极致的产品,而公司的价值观是廉价争夺市场,在这样的公司中你会生存的很难受,被最终有可能被迫离开。

为了在组织中取得成效,个人的价值观必须与这个组织的价值观相容。两者的价值观不一定要相同,但是必须相近到足以共存。不然,这个人在组织中不仅会感到沮丧,而且做不出成绩。

你需要思考,你是一位长期主义者?还是一位短期主义者。如果你是一位长期主义者,工作却在一个只认短期利益的公司,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决定。同样,如果你想短期内挣到很多钱,而所在的公司是一家看重产品和客户的公司,短期内很难有收益,你也会觉得自己格格不入的。

四、你的志向是什么?

王阳明在5岁的时候,就说出了自己的志向是成为圣人;周恩来的志向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袁隆平的志向就是水稻种植。每一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是有些人更早些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而有些人晚一点知道而已。

当你知道了上面所说的自己的长处是什么,也知道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和自己的价值观之后,这个时候大概率你将找到自己的志向所在。

知道了自己的志向所在,你就知道需要放弃什么,需要如何和环境、组织进行匹配,将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找到和人相处方法。你也可以大胆的接纳或创造一个事业,将自己的特点尽情的发挥,事业做的顺风顺水,人也活得自然通透!

人生有了志向,就不再会随波逐流,你将变成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五、过简单的生活。

人生有所定向之后,你就有了焦点。这个时候也基本上可以摆脱各种环境的干扰,全力以赴在自己的人生志向上。

这个过程中,陪伴你的往往是极简的生活,你不会浪费时间在没有价值的餐宴上,也不会消耗时间在无聊的人际交往上,更不会为了一件漂亮的衣服而花费时间。

我认识的一位老师,他第一次认识一个人的时候,从来都是别人去公司找他,得知对方是有思想和值得交往的之后,才有可能继续交往,这就是简单的生活的一种。

我的一位投资人朋友,是一个十分珍惜时间的人,对于没有价值的沟通,哪怕是一秒钟也是不愿意的。有不少人因此而吃自讨没趣。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太不懂礼貌,太自以为是了。其实,这是对自己和对方最负责的一种做法。一个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也是非常难以对别人负责的。

像我自己也一样,我的生活很简单,除了工作,剩下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学习和陪家人,一切没有价值的活动都会极少参加;我个人也基本上重来不看电视,偶尔可能会陪爸妈看一会儿;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娱乐就是看书了。

被生活有形的物质所束缚,就非常容易被物欲所干扰。有些时候不是你心智不坚,而是这个时代已经太过物质化,所以自己力所能及处简化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让身心变得自在和轻松,久而久之自然成习惯。

你也会说,这样岂不是太累了,无聊的时候怎么办?其实,人生有志向,怎么会无聊呢?是根本没有无聊的空,有如此美好的事情要做,内心其实已经是丰满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己想做的事情,怎么会累呢?你见过小孩子有累的时候吗?小孩子累了,睡一觉立马又生龙活虎了。

简单是从外而内都是简单的,简单的衣食住行,简单的想法,简单的做事,简单的坚持,守候在志向的大道上,点滴前行!

六、对自己的社会关系负责。

很多人认为,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但是,这是说年轻的时候,或者是孤寡的状态。在现实情况下,我们会和身边的同事、朋友、家人形成各种密切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些关系网络伴随着我们一生。

现在的人习惯于维护利益相关的关系,比如每年准时给领导拜年,看望领导胜过爸妈。这其实,是很有偏颇了。

正确的姿势是对你的社会关系负责!

对于你的父母和家人,这个肯定是无条件的。中国古代选拔官员,是要看对父母是否孝顺的,不孝不可以为官。

对自己至亲之人,如果都做不到关心关怀,对朋友和同事怎么能做的超过父母和家人呢?

对于同事和朋友,在你的价值观指引下,和对的人交朋友,和匹配的人成为同事。而不是利益至上。

中国人说,人的品行就是在日用伦常之间。就是这个道理,做好了我们自己,处理好了你的社会关系,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好的。这中间的智慧简直是太多了,我就不再啰嗦了。

七、用作品说话。

说了再多的道理,还是需要拉出来练练,作品就是最好的试金石。

所以,看完了文章的朋友,一定不要落下这最后一步,自我管理通过自己的作品来验证。

说到做到,才是自我管理的大闭环。

欢迎朋友们,将你的自我管理思想和体会发在评论来,将有价值的内容分享、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cyfilter.com/zyfz/zyfz/17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