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的程序员都有哪些当今程序员无法想

小卓说:

今天,我们回到打孔机和手写源代码的时代,瞻仰一下在没有任何开发环境的上古时代,可敬可爱的程序员前辈们是如何写下一行行代码的。

首先,回顾一下计算机的鼻祖:

世界上 台电子数字式计算机诞生于年,它使用了个真空电子管,耗电千瓦,占地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次加法运算,这样的速度在现在微不足道,可在当时却是破天荒的运算级别了。

知乎网友:Droking

在真正遥远的上古时代,程序员们甚至还没有见(跪)过键盘,也没有听说过编程语言,写程序都用是在纸带上打孔。下面是一段Fortran的程序,可以好好感受一下。

现在天天都听人吐槽Python/Scala的IDE代码自动补全功能不好用。

知足吧。

知乎网友:杨林,TheearlyemployeeofATI

上古年,我还没开始学计算机,有一位前辈,用一双古怪的双手在dos命令行下敲下这段代码,震撼我的幼小心灵。我清晰的记得,当时他问我,“你知道这个能干什么吗?”,我说“不知道”。

c:\debug

-a

-jmp:FFFF://Enter

那台灰白色的电脑居然重新启动了,天啊,我都惊了,这不科学啊,我就这样入行了。

知乎网友:su27,真相只有一个

我读研时候教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老师说,当年他的老师是教他们写程序的时候,还都是在打孔带上。他老师拿起打孔带就可以直接阅读程序,还会指着打孔带上的某些洞跟他们说:看,这里有个bug。

知乎网友:Belleve,炼金术士

事情是这样的:年代国内出了一款小型机叫做DJS-,山寨DGNova的,在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机器。然后,没错,这机器是没有BIOS的,想开机引导进系统用终端操作就必须用手通过拨开关的方式输入13条指令……

就是用底下的开关来拨,一位一位地写入内存进去。

这段源码是这样的(我总算找到了带注释的版本)

知乎网友:假药郎中,IT杂役,伪装程序员。

当年我的老师说的他学计算机编程时的“上机”过程:

编程语言是机器码,自己先在宿舍里花好几天在纸上手写程序,然后跟机房预约上机时间,比如下周二下午两点半。那么一般要带着自己的手写程序提前两三个小时去,在机房外面用纸带打孔机把手写程序打成纸带,检查确认没错,卷好,然后等着。轮到自己的时候,把这卷纸带交给管理员,看着他装到机器上,开动机器。纸带刷刷地走过,几秒钟后出结果。最常见的结果就是Error,悲催地记下出错的指令地址及错误编号,带着纸带回去修改程序。而轮到下次上机一般要等一两周之后。所以,一般在上机之前,程序都已经在脑子里人肉运行N多遍了,否则恐怕一个学期都完不成一个程序。

,小卓送上一张上古时期的经典照片:

阿波罗计划的首席软件工程师玛格丽特·汉密尔顿站在阿波罗项目中导航计算机源代码旁边,正是这些代码把人送上了月球。

向前辈们致敬!

素材来源:知乎

请访问我们的网站:







































甘露聚糖肽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疾病
北京治好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cyfilter.com/zyfz/zyfz/7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