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词很热:认知。傅盛在之前一篇刷遍朋友圈的文章《傅盛认知三部曲之一: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提到:
人和人 的差别是认知。认知,几乎是人和人之间 的本质差别。技能的差别是可量化的,技能再多累加,也就是熟练工种。而认知的差别是本质的,是不可量化的。
可见认知升级有多重要,甚至于他下了个结语: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他在文章提出了三个解药:
坚信大趋势。盲目坚信,立即行动,在行动中形成认知。
对外求教,不做井底之蛙。那些人们比你强不是他们聪明,而是有着你不知道的认知
活在当下,面向未来。终结恐惧本身,面向未来5年,未来10年进行思考。
结合《未来简史》来看,整个事情就变得比较有趣。尤瓦尔·赫拉利提出来一个思考角度: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就是数据处理的过程。那么认知升级,就是某部分算法迭代和优化的过程。但凡算法,就会涉及三个过程:Input(输入),Process(处理),Output(输出)。
在傅盛开出来的三幅解药中,对外求教是Input,从外界的状态获取输入,给自己提供新鲜的经验和思考角度。活在当下是Process,从外界获得这些输入,该怎么去处理?面向未来思考是其中一种,巴菲特合伙人查理·芒格提出的跨学科的格栅思考,检查清单思考和逆向思考等等也是其中一例。而行动,则是Output,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标准嘛。在行动中形成的认知就是对于你前两部的矫正与再次输入。三个过程统称为“IPO”。
在这个过程不断优化及迭代的路上,就可能实现认知的打怪升级过程: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开始空杯心态,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不知道自己知道——永远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 境界。
IPO方法论与产品经理修炼每个学习过程,每种知识理论的学习,吸收和实践都可以套用「IPO」这个方法论。它的好处是将各个阶段切分得比较清楚,而且每个阶段有它不同的鍖椾含鐪嬬櫧鐧滈鍝噷鐪嬬殑濂?鍖椾含鍖婚櫌鐧界櫆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