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头条中国又一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石

北京看皮肤病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416/6171978.html

CGTN独家专访剑桥大学新冠病*变种报告第一作者: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起源于武汉

4月8日,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文章“PhylogeneticnetworkanalysisofSARS-CoV-2genomes”。论文由来自德国和英国的研究团队共同撰写,第一作者为英国剑桥大学的彼得·福斯特(PeterForster)博士。福斯特表示,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的首例感染病例可能是由蝙蝠传到人,并发生在年9月13日到12月7日之间。因此年12月24日从武汉采样的病*基因组根本不能准确地告诉我们疾病的起源。

伪装潜入人体细胞新冠病*像“披着羊皮的狼”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9日报道,英美科学家携手制作出首个新冠病*刺突蛋白的模型,揭示了病*如何伪装自己,潜入人体细胞而不被发现。研究人员称,刺突蛋白是抗体和疫苗研究的标靶,这一最新发现为开发出新冠病*疫苗提供了重要信息。新冠病*表面有很多凸起的刺突蛋白,病*利用这些蛋白依附并进入人体细胞。刺突蛋白被聚糖包裹,而这些聚糖就像“盾牌”,可以掩护病*,帮助它们躲开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

揭晓瑞德西韦作用靶点的结构,《科学》发表饶子和院士团队新冠病*研究成果

近日,由中国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院士领衔的一支研究团队,应用冷冻电镜(cryo-EM)技术,率先描述出了新冠病*RdRp与两种辅助蛋白相结合的复合物结构,并且模拟出瑞德西韦与新冠病*RdRp结合的方式。这项成果在顶尖学术期刊《科学》正式上线发表。

继陈薇团队后,中国又一新冠疫苗将进入临床试验:系灭活疫苗

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新型冠状病*(COVID-19)灭活疫苗(Vero细胞)Ⅰ/Ⅱ期临床试验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正处于“通过审核”预注册状态。根据公开信息,这是继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研究员陈薇团队之后,中国第二个注册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型冠状病*疫苗。

精准捕获“糖链”有助揭示病*侵染机制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席夫碱水解的动态共价化学方法,实现了对唾液酸糖链的精确捕获,这为后续揭示病*侵染机制、发现新的疾病生物标记物和药物靶点,以及开发抗病*药物或疫苗打下基础。该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

《自然》子刊盘点全球新冠疫苗研发项目新进展,5款迈入临床开发

4月9日,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在NatureReviewDrugDiscovery发表文章,概括介绍了个针对COVID-19的候选疫苗项目研发状况。截至年4月8日,全球范围内已有个针对COVID-19的候选疫苗研究项目,其中78个项目研发状态为活跃,37个项目研发状态尚不确定。目前,已有5款候选疫苗进入到临床开发阶段,分别是:Moderna公司的mRNA-、康希诺生物的Ad5-nCoV、Inovio公司的INO-、深圳市免疫基因治疗研究院的LV-SMENP-DC和病原特异性aAPC。此外,在78个活跃的研究项目中,有73个目前处于探索或临床前阶段。许多疫苗开发商已经表示计划在年开始人体试验。

Nature子刊:曹雪涛系统盘点新冠病*产生的免疫学反应及治疗方法

年4月9日,南开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曹雪涛在NatureReviewsImmunology(IF=44)在线发表题为“COVID-19:immunopathologyanditsimplicationsfortherapy”的观点文章,该文章系统总结了SARS-CoV-2产生的免疫学反应及潜在的治疗方法,这对于进一步认清SARS-CoV-2的致病机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作用,同时对于更好的控制COVID-19指引了方向。

武汉大学*良等系统介绍ACE2的功能及在新冠肺炎中潜在治疗作用

年4月7日,武汉大学*良等人在Clinical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ACE2theJanus-facedprotein–fromcardiovascularprotectionto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andCOVID-19”的文章,该文章系统介绍了ACE2的生理学功能,同时阐述了ACE2在COVID-19中潜在的治疗作用。

北京大学来鲁华等团队发现*芩提取物可抗新冠病*,有望作为治疗药物

年4月12日,北京大学来鲁华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谭文杰共同通讯在预印版平台bioRxiv在线发表未经同行评审的题为“ScutellariabaicalensisextractandbaicaleininhibitreplicationofSARS-CoV-2andits3C-likeproteaseinvitro”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发现*芩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抑制SARS-CoV-23CLpro活性和SARS-CoV-2在Vero细胞中的复制,EC50为0.74μg/ml。在*芩的主要成分中,*芩素强烈抑制SARS-CoV-23CLpro活性,IC50为0.39μM。该研究进一步鉴定了来自其他草药的四种*芩素类似物化合物,它们在microM浓度下可抑制SARS-CoV-23CLpro活性。

美科学家在蝙蝠身上发现六种未知的全新冠状病*

近日,美国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生物保护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PLOSONE杂志上发表题为:DetectionofnovelcoronavirusesinbatsinMyanmar的研究论文。此项研究在缅甸首次发现了6种全新的冠状病*,但研究者认为这6种新的冠状病*与SARS、MERS或SARS-CoV-2并无密切联系,未来的研究将评估这些新发现的冠状病*的跨物种传播可能性,从而更好地了解它们对人类健康的风险。

新宇宙学模型认为:宇宙膨胀与暴胀源自同种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提出了一种新的宇宙学模型,该模型把驱动宇宙现今加速膨胀的物理机制和宇宙早期暴胀的物理机制统一描述为同一个标量场,并用空间曲率为正的封闭空间解释了普朗克卫星在年报道的天文观测结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D》上。

温室白粉虱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图谱组装成功

近日,《分子生态资源》在线发表了农业害虫温室白粉虱的染色体级别基因组图谱。该项工作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虫害防控创新团队和美国康奈尔大学BTI合作完成。他们揭示了温室白粉虱发育特异性表达和抗药性分子机制。该项研究对深入开展白粉虱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植物—昆虫—微生物及病*互作、粉虱类害虫抗性治理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农业大学高峥团队:相似的驱动因素和不同的影响导致了不同的土壤细菌群落和古细菌群落的生态模式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峥等人于年2月18日在土壤学期刊SBB发表题目为《Similardriversbutdifferenteffectsleadtodistinctecologicalpatternsofsoilbacterialandarchaeal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cyfilter.com/cxrs/cxrs/15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