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爱学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HR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6614.html

学习本无底,前进莫彷徨,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上帝多么公平,分配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24小时,可他又显得那么不公,每个人的学习效率都不一样。

学习效率太低的本质是什么?

小时候,父母总怨我们:为什么你怎么不爱学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我们总那么不“爱”学习呢?

从天才谈起

童年时的霍金,喜欢设计极其复杂的玩具,12岁的爱因斯坦,自学欧几里德,甘罗12岁被封为秦国上卿,李贺6岁能吟诗作对,古往今来,人们总是天才们的童年经历称奇道绝,了不起的,鼓捣出个所谓的“天才培训班”,却鲜有人追根溯源。

天才的共性,到底是什么?

反省心理学的经典著作《心灵控制术》第七章对天才的本质进行了详细描述。一个最关键的因素,便是“思维耐力”。

什么是思维耐力?

常人的思维耐力很弱,常常害怕阅读理论性、抽象性强的书籍、还怕从事高难度的创造性工作、因为这些活动显得十分吃力,即便勉强做了,也坚持不了多久。

而天才们则不同:

阿基米德可以站在海边思考一整天,却丝毫没有感觉到饿;牛顿每天醒来,都要在床边沉思科研问题,直至中午就餐;达芬奇每4个小时打盹15分钟,每天4小时打盹15分钟,一天只睡90分钟,其余期间都在思考、学习;

思维耐力强,是天才们的共性,而天才的本质,是好奇心。

好奇心

庸人因为知道要学习,所以学习,天才因为好奇心强,所以痴迷。初心的不同,导致了思维耐力的不同。

以学习编程知识为例,很多人这样想:编程能力很重要、程序员薪酬很高,所以我一定要多学学码代码。殊不知,这就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最可怕的状态。

为了学习而学习的人,几乎丧失了好奇的特质,即:

对一些事物表示特别注意的情绪;喜欢探究不了解事物的心理状态;对于怪诞的嗜好或热情;小时候,爸妈总是告诉你:“学文化很重要,成绩优秀,将来能上很好的大学、坐在办公室工作很轻松”。却从来没有告诉你:“学数学是多么的有意思。”

试问,在如此的教育的方式下,谁还会真的热爱学习呢?

不能勾起好奇心的教学,不是好的教学方式,没有好奇心的学习,会成为一副没有灵魂的皮囊。

世界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活法》里曾这样写道:

愿望要变为现实,普通程度的、随便想想的愿望是不够的,必须是“非同寻常的、强烈的愿望”,这一点很重要。“如果能那样该多好啊”这种淡然的、可有可无的、不迫切的愿望不行。愿望强烈的程度,促使你睡也想、醒也想,一天24小时不断地思考,透彻的思考。从头顶到脚底,全身充满了这种愿望。如果从身上某处切开,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这种“愿望”,这就是事业成功的原动力。

要想像稻盛和夫所描述的,达到如此的思维耐力,就必须时刻保持对事物的强烈好奇心。

好奇心的主人

既然学习的原动力是好奇心,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持住自己的好奇心呢?为我们所用,提高学习效率呢?

不论是新手程序员还是老程序员,都有过“学了就忘”的经历,但比起老程序员们,新手程序员似乎忘得更快,这是因为新手们少了一个步骤。

新手程序员们,通常的学习步骤是,先学习理论知识(定义),再付之实践。

而老程序员们,则是为了解决当下或者未来会发生的问题,才学习的,也就是“例子”这一部分,新手们缺失了。

例子,恰恰是引发好奇心的核心,如果你不知道学了这个,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它到底有什么用,你的大脑就会自动过滤它,让你提不起兴趣,从而失去对它的好奇。

因此,在学习编程过程中,你应该通过无数的例子,去印证你学到的定义,才能记得牢,才有实践的可能。

好奇心的敌人

人的智商,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提高,与之不成正比的是,学习能力反而如落瀑一样,一泻千里,终归到底,还是对事物失去了好奇心。

丰富的经验泯灭了人的好奇心。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说过:

任何行业的颠覆者都来自“外行人”

经验丰富的内行人,通常拒绝新知,归为旧知,对新鲜的事物,总以丰富的从业经验去判断,却不对保持一颗应有的好奇心理。

支付宝颠覆了银行

滴滴颠覆了出租车

互联网+颠覆了传统行业

……

经验丰富的统治者,缔造了一个商业帝国,却也被他们所引以为傲的“经验”所打败。

寥寥数千字,只为唤醒你,那沉寂已久的好奇心,它,是学习的原动力,也应该成为你学习的初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cyfilter.com/zyjn/zyjn/175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